最新动态
你的位置:天美 > 最新动态 > 1949年,黄炎培拒绝出任新中国副总理一职,毛主席:恩来去劝劝
1949年,黄炎培拒绝出任新中国副总理一职,毛主席:恩来去劝劝

发布日期:2024-08-25 09:07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1949年初,随着三大战役接连取得胜利,中共中央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,积极邀请各界有识之士共商国家大事,黄炎培就是被邀请的民主人士之一。

当时长江以南依旧生灵涂炭,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民主人士的迫害,黄炎培被国民党列入了黑名单之首。只是碍于黄炎培的影响力太大,暗杀一事才暂时搁置,但黄炎培依旧受到严密的监视。

为了护送黄炎培顺利北上,上海地下党找到了黄炎培的得力助手王艮仲。当时王艮仲在上海兴办了一个新兴农场,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,自然也被军统特务盯上。王王艮仲在地下党的授意下,先一步向军统特务发出邀请。

“都有谁去呀?”军统特务不动声色地问道。王艮仲顺口列出了一连串知名人士,其中就包含黄炎培。

庆典当天,黄炎培一家乘车前往王艮仲的农场,军统特务一如既往尾随其后,眼睁睁地看着黄炎培一家走了进去。当黄炎培一家刚走出特务的视线,王艮仲就迎面走来,带着黄炎培一家穿过人群,从另一个门悄然离开。

当天晚上,黄炎培就在中共地下党的保护下,登上了前往香港的商轮,在香港逗留几天后,黄炎培乘船前往天津,随后乘专车前往北平。

黄炎培抵达北平的当天,恰好是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进驻北平的日子。当天下午,黄炎培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一起,前往西郊机场迎接中共领导人。当毛主席一行出现在机场,现场顿时爆发出难以抑制的欢腾声,黄炎培站在人群中,不禁回想起与毛主席交往的点点滴滴……

四年前,黄炎培与毛主席在延安第一次相见,毛主席率领中共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。当与黄炎培握手时,毛主席风趣地说道:“我们可有二十多年不见了!”

“我们这是第一次见面呀!”黄炎培惊讶道。毛主席笑着解释说,当年黄炎培在欢迎杜威博士的会议上发表演说,自己就坐在台下聆听。黄炎培顿时恍然大悟:“想不到当年在大庭广众之中,竟有这样一位盖世的英雄豪杰!”

这一次短短五天的延安之行,让黄炎培大开眼界,成为他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。回到国统区之后,黄炎培将这一次的游历写成《延安归来》,在国统区轰动一时。

如今再见毛主席,黄炎培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,终于走到了人民的阵营之中。

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进入北平城的第二天,在双清别墅单独设宴招待黄炎培,二人畅叙别情,纵谈时局直至深夜。谈话中,毛主席请求黄炎培出面办两件事,一是以副总理的身份,做新中国民营经济的牵头人,二是请他利用自己的身份,向民营实业家转递共产党的声音。

黄炎培虽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,但却为工商业培养了上万的技术人才,因此黄炎培和我国的民族工商业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和毛主席单独见面之后,黄炎培就草拟了三封电报,向上海、香港和新加坡工商界朋友传递信息。

但对于出任新中国副总理一职,黄炎培还是有些顾虑,并没有应允毛主席的邀请。毛主席得知黄炎培有顾虑后,专门托周总理上门游说。

相比于毛主席,周总理与黄炎培相识的时间要更长一些。1938年,黄炎培这个前清举人出身的教育家,和周总理这个中共中央领导人第一次见面,尽管两人年龄相差整整二十岁,但他们却一见如故,成了知无不言的挚友。

随着广州、武汉相继沦陷,周总理积极推动黄炎培等民主党派领导人成立“同志会”,黄炎培被推举为“同志会”首脑,开始了与中共并肩战斗的历程。

皖南事变后,黄炎培每天都和周总理联系,听取中共中央的对策,并坚决表示不参与国民党关于“反共”问题的讨论。尽管蒋介石多次派人拉拢民主党派人士,但在周总理和南方局的协助下,以“同志会”为基础的民盟成立,黄炎培当选第一任主席,与中共同舟共济。

1945年,被“胜利”冲昏头脑的蒋介石不顾一切召开“国民大会”,在中共宣布拒绝参加伪“国大”后,民盟紧随其后也宣布拒绝参加。尽管蒋介石多次派人苦劝黄炎培,但黄炎培坚决拒绝,并在伪“国大”召开后,带领民盟领导人与周总理在梅园新村相聚,共叙战友情怀。

1949年开国大典结束后,周总理亲自登门,动员黄炎培出任副总理一职。黄炎培坚持其不做官的原则,并给周总理讲述了当年两拒教育总长的经历。

黄炎培自幼受教于外祖父,其外祖父文化水平颇高,但一生从不应试,并告诫后代切勿做清朝官,以教书终老乡间。受外祖父的影响,黄炎培在家乡考中举人后,也没有出仕,并为参加科举考试而感到后悔。

辛亥革命之后,正值青壮年的黄炎培渴望在新时代大干一番。新政府成立之后,黄炎培被任命省教育司司长,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,为江苏制定了一系列的教育计划,很快江苏省的教育就成为当时中国教育界的楷模。

袁世凯听说黄炎培在教育上的成就后,心血来潮想要招他为自己做事,便托他们共同的老师前去游说。黄炎培自然婉拒袁世凯的邀请,弄得袁世凯十分不悦,不满地说:

“江苏人最不好搞,他们就是‘与官不做,遇事生风’。”

1922年,黎元洪担任北洋政府大总统,想要拉上黄炎培任教育总长。黄炎培并非不对执掌教育动心,但又恐怕自己被卷入是是非非,便坚辞不就。后来,国民党南京政府再次任用黄炎培为教育部长,黄炎培依旧婉拒。

“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,现在是人民政府,不是做官,是做事,为人民服务。”听完黄炎培的讲述,周总理耐心规劝道。经过两个小时的恳谈,黄炎培终于被周总理说服。

就这样,黄炎培以72岁高龄出任新中国副总理,成为四名开国副总理之一。当儿子问黄炎培,怎么年过七十反而做起官来时,黄炎培自豪地说:“人民政府是自家的政府,自家的事不应该不做。”

新中国成立之后,黄炎培全身心投入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,将自己创办的学校、图书馆、出版事业等先后移交给国家。并将自己在各地的所见所闻,坦率而尖锐地讲了出来,深得周总理的赞许。

黄炎培从不做官到做官,这一大的跨越离不开毛主席、周总理等共产党人的帮助。后来黄炎培曾回忆:“一步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为人民服务,一面工作,一面学习,是我认定了真理之所在。”

参考文献:

[1]肖伟俐.黄炎培“不为个人做官”[J].党政论坛(干部文摘),2010,(08):7.

[2]熊坤静.周恩来与黄炎培的革命情谊[J].红广角,2014,(09):31-33.

[3]汪建新.相遇相知照肝胆——毛泽东与黄炎培[J].党史文苑,2023,(06):34-36.

[4]赵长盛编. 周恩来和党外朋友们. 北京:团结出版社, 1998.02.

[5]薛建华著. 毛泽东和他的“右派朋友”. 成都:四川人民出版社, 1992.12.

[6]王华斌著. 黄炎培传. 济南:山东文艺出版社, 1992.01.